“张阿姨,祝您退休快乐!张阿姨的朋友圈超级阳光有力量呀,真是很会生活爱生活的阿姨。”“张阿姨,祝您退休快乐呀!但还是个网不舍,我才来这读书一年,您真的很好呀,我有任何需要帮助的地方,您都非常热心。”
3月28日下午,浙江工商大学33幢宿舍楼大厅内欢声笑语,气球簇拥的屏幕上滚动播放着一幕幕温馨回忆。一场以“岁月如歌,感恩相伴”为主题的退休欢送会在此举行,百余名师生齐聚一堂,为守护33幢宿舍楼十八年的宿管阿姨张夏娟送上最真挚的祝福。当学生代表将手绘的《33幢时光纪念册》递到张阿姨手中时,这位61岁的“大家长”红了眼眶:“孩子们有心了,这里永远是我的家。”
人文学院学生会的刘彤、方舟、黄琼瑶同学是本次活动的策划者,“我们知道张阿姨快退休后就一直想着给她办一场欢送会,希望用祝福视频、纪念册的形式将过往的美好点滴都记录下来,希望张阿姨能时常想起我们,因为33幢的同学们会一直想念着她。”
“作为人文学院33幢宿舍楼的守护者,张大姐真正做到了将人文关怀落到了实处。感谢您一直以来对孩子们的关心、体贴和爱护!”人文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捷也在活动现场为张阿姨送上真挚祝福。
“张夏娟阿姨十八年如一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公寓‘用爱筑家 用心育人’的服务理念。”后勤服务中心副主任沈栋说道。
“学生们开心了,我心里更敞亮!”
2007年,44岁的张夏娟从安徽老家来到浙江杭州,成为浙商大后勤公寓部的一员。从初春到深冬,从青丝到白发,她以值班室为原点,用17年时光编织出上万名学子的青春记忆。
在学生们口中,张阿姨总是"笑眼弯弯"。面对琐碎的报修、查寝工作,或是深夜守候晚归学生,她永远挂着温和的笑意。“我笑了,别人看着也开心,别人开心了,我心里更敞亮。”这句质朴的话,成了她十八年如一日的注脚。
“我的孩子我怎么会忘记?”
值班室的玻璃窗后,总能看到张阿姨俯身缝补衣物的身影。毕业生小王至今记得,大二打球划破外套时,是张阿姨用蓝丝线绣了朵兰花遮住破洞。
因骨折坐轮椅的小林更难忘,阿姨连续两个月背她上下五楼,还变着花样带家乡腌菜给她加餐。冬至的饺子、端午的粽子、深秋的桂花蜜,这些带着“家味”的关怀,熨平了无数游子的乡愁。
阿姨几乎记得楼里每一个孩子。有时候,毕业的同学们结伴回来看望她,即使站在五十米开外她也能一下子认出来。同学问:“张阿姨,你还认识我吗?”张阿姨笑着说:“当然啦,我的孩子我怎么会忘记?”她们和阿姨聊了三四个小时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张阿姨一路送她们,一直到西门,看着她们背影渐渐变小,化成岁月里美好的时光印记。“有些孩子毕业十年了,带着娃回来看我,娃娃奶声奶气喊‘楼管奶奶’,我这心里啊,比喝了蜜还甜。”张阿姨笑着说道。
钥匙串里的守护哲学
“叮铃叮铃”清晨六点半,33幢值班室的钥匙串准时响起。28把消防设备钥匙、12间功能房钥匙,加上近百把寝室备用钥匙,整整齐齐挂在墙上。张阿姨每天要拎着这串五斤重的钥匙,把七层楼巡查三遍,她说:“安全最要紧。”
2021年冬天特别冷。有天夜里十点多,值班室的电话响了——三楼学生摔伤了腿。学生疼得直冒冷汗,张阿姨骑着电动车将学生送到医院,她一路握着车把的手冻得通红。第二天起,她每天早晚准时接送学生上下课,电动车后座总垫着厚棉垫。遇到下雨天,雨披根本挡不住斜打的雨,但她怀里揣的饭盒从来都是热的:“我自己包的饺子,你多吃几个。”
没想到半个月后,这位同学在宿舍下床时又摔了腰。张阿姨每天多跑五趟,送饭、送药、帮着换洗衣服,张阿姨的电动车踏板上总搁着保温袋,里头装着家里炖的排骨汤。
张阿姨的浪漫春天
春华秋实十八载,张阿姨几乎一年四季都守在岗位上,鲜有时间离开值班楼,晒晒太阳,赏赏校园春景。
“我来到商大十几年了,商大油菜花也开了十几年了,我想与在商大一直默默陪伴着我的花草们合个影!”张阿姨特意换上心爱的白色开衫,徜徉在花海间,绽放最温暖、美丽的笑颜。
祝愿张夏娟阿姨:
未来人生旅途中,
永远伴着春暖,与花开。